导语:
《2016中国教育行业白皮书》是搜狐教育连续第六年发布的教育行业报告。这一年度,我们重点关注了少儿英语、K12教育、高考辅导、出国留学、家庭教育五大领域中消费者行为变化、中国民办普通中小学教育当前的发展状况、地产+教育面貌、教育与科技融合的现状和趋势,并盘点分析2016年教育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对行业的影响。
"亲子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和家庭教育途径,受到绝大多数年轻家长的肯定。据搜狐教育调查数据显示,接近九成的受访者对亲子游持积极态度,认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不同年龄层、不同地域的受访者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基本一致。
亲子游≠家庭游 "伪亲子游"产品多半只游不亲子
什么样的旅游产品才可以称为"亲子游"?对于亲子游的定义,82.51%的受访者能够认识到亲子游需要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参与,但也有16.58%的受访者认为只要带着孩子出去玩就算亲子游。这一结果也从侧面说明了目前市场上存在一部分滥竽充数的亲子游,导致部分家长认为亲子游等于家庭游。
作为亲子游领域资深从业者,天使和坚果派创始人陈蓉在接受搜狐教育专访时对亲子游和家庭游的区别做了详细解读,以差别定义什么是真正的"亲子游"。
亲子游按照年龄段细分的话,可以分为低龄和学龄阶段。低龄是指托儿所、幼儿园阶段,年龄在2- 5岁;学龄则指小学阶段,由于9岁之后就可以单飞游学了,所以学龄阶段的亲子游年龄特指6-9岁。
对于学龄阶段的亲子游,学习的需求变得强烈,这就使得一般的家庭游无法承载亲子游应具备的教育意义,从而在旅游目的、人员配备、活动形式上发生了根本改变。
(一)目的地→兴趣。一般的旅游关注点集中在去到风景秀丽的景点、住豪华舒适的酒店,是以目的地来引导的,而亲子游是以兴趣为导向的。比如说,孩子想了解热带雨林,喜欢昆虫,那么一定会去西双版纳,但并不是为了去西双版纳,只是在西双版纳那里有中国最好的热带雨林。所以亲子游不是以旅游的价值观去比较的。
(二)导游→老师。亲子游没有导游,不同于旅游机构的接待人员,亲子游的地接更多是当地的游学机构或是自然教育机构,他们是老师的身份。对于领队,扮演的则是成长导师的角色,他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规范孩子的的行为、习惯,比如说要求孩子每天八点起床,然后上车之前自己要先去洗手间。通过给孩子制定严格的规定,帮助他们更好的管理时间。
(三)跟团→小社区。跟团游里的每个家庭都是独立的,但在亲子游中营造的却是小社区的概念,家庭之间需要交流、沟通和互动。比如说"易子而教",在这个行程中你需要带别人家的孩子,而别人的爸妈则带你的孩子。这样会给家长带来特别新鲜的感受,对教育和亲子关系有不同的领悟。
如果以这个标准评判,目前市场上过半的产品都是"伪亲子游",很多非正规的OTA和传统旅行只要行程涉及爬山、农场、主题乐园之类的景点,就贴上亲子游的标签。
亲子游益处多 课程设计四个标准缺一不可
周末、小长假亲子游数量增加,尤其是暑假,亲子游更成为最主要的旅游主题和出游群体。为什么亲子游越来越火爆?从受访者的反馈不难看出,亲子游益处多多。搜狐教育调查显示,32.59%的受访者认为增长了孩子的见识见闻是最大的收获,其次是拉近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占比27.17%),锻炼了孩子的各项智能发育(占比23.24%),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占比16.91%)。
从孩子参加完亲子游前后的变化也可知,亲子游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36.07%的受访者表示孩子的性格变得比以前更加开朗活泼了,32.51%的受访家长觉得孩子的兴趣爱好更广泛了。
从字面意思来看,亲子游强调亲子互动、亲子关系,但这只是亲子游带来的收获之一,一次成功的亲子游必须包含知识、行为、能力、关系四个方面的成长,这是经过精密设计的。以上四方面成长是如何在课程中体现的,以天使和坚果派的产品为例:在"热带雨林"课程中,知识成长方面,孩子可以了解热带雨林的生态,不同的层级和生态特点。行为上,学会保护雨林,导师会要求孩子学会无痕山林,将垃圾带走等等。能力上面,要学会在野外生存。在关系里面,则要求孩子交到新的朋友,因为有徒步,跟家长之间的关系也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关系,互相有新的认识。
亲子游中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须包含这四个层面的设计,才能称之为完整的亲子游课程。
亲子游属非标产品 父母消费理性变"挑剔"
搜狐教育针对亲子游活动评价标准的调查显示,"是否增加了孩子的知识和见闻"和"孩子玩的是否开心"是家长评判一次亲子游活动质量的首要标准,分别占比44.99%和43.35%,"寓教于乐"的亲子游受到普遍认可。相比之下,作为衡量一般常规旅游好坏的"食宿和活动安排"及"服务人员的专业度"则居于较为次要的位置。
中国父母对于亲子游的选择更看重什么?从搜狐教育调查显示,孩子的体验感是最大的诉求(占比52.28%),其次是活动的丰富性和娱乐性(占比22.04%)。配套服务(占比3.28%)和省钱(占比3.28%)则是最次要的需求。
从以上两组调查数据可知,传统家庭游的模式已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父母在挑选亲子游产品时变得更加"挑剔"。高品质的亲子游应以孩子旅游需求为出发点,不论是亲子元素、教育课程、互动体验,还是行程安排、酒店餐饮,都应更具针对性。如何在同质化产品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亲子游行业从业者面临的普遍问题。
目前国家旅游管理部门对亲子游产品并没有统一标准与清晰界定,市面上很多旅游公司的亲子游是用设计旅游产品的思路来做的,打着"亲子游"的幌子鱼目混珠,对此,陈蓉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亲子游属于非标产品,不像应试教育有一个标准,成绩提高了就是效果好的,亲子游是注重体验感的,每个人的体验又是不一样的,所以很难用标准界定。
"亲子游"市场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寓教于乐、重视亲子关系及体验的产品仍是稀缺品,产品规模小的问题逐渐浮现。对从业人员来讲,如何将非标产品进入规模化是对团队和管理者面临的主要挑战。